质量标准
一. 依据标准
GB50208-2002《地下防水工程质量验收规范》
GB50108-2001《地下工程防水技术规范》
GB50300-2001《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
GB50204-2002《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二. 规范标准、强制性规定:
地下工程必须进行防水设计,防水设计应定级准确、方案可靠、施工简便、经济合理。
地下工程必须从工程规划、建筑结构设计、材料选择、施工工艺等全面系统地做好地下工程的防排水。
地下工程防水设计的内容应包括:
1.防水等级和设防要求。
2.防水混凝土的抗渗等级和其它技术指标,质量保证措施。
3.其它方式层选用的材料及其技术指标,质量保证措施。
4.工程细部构造的防水措施,选用的材料及其技术指标,质量保证措施。
5.工程的防排水系统,地面挡水、截水系统及工程各种洞口的防倒灌措施。
地下工程的钢筋混凝土结构,应采用防水混凝土,并根据防水等级的要求采用其它防水措施。
地下工程的排水沟、地漏、出入口、窗井等,应有防倒灌措施,寒冷及严寒地区的排水沟应有防冻措施。
地下工程的防水等级分为4级,各级标准应符合如下表规定:
防水等级 |
标准 |
1级 |
不允许渗水,结构表面无湿渍 |
2级 |
不允许漏水,结构表面可有少量湿渍
工业与民用建筑:湿渍总面积不大于总防水面积的1‰,单个湿渍面积不大于0.1m2,任意100 m2 防水面积不超过1处
其它地下工程:湿渍总面积不大于总防水面积的6‰,单个湿渍面积不大于0.2 m2,任意100 m2 防水面积不超过4处 |
3级 |
有少量漏水点,不得有线流和漏泥砂
单个湿渍面积不大于0.3m2,单个漏水点的漏水量不大于2.5L/d,任意100 m2 防水面积不超过7处 |
4级 |
有漏水点,不得有线流和漏泥砂
整个工程平均漏水量不大于2L/ m2•d,任意100 m2 防水面积的平均漏水量不大于4L/ m2•d |
明挖法地下工程防水设防要求可选用如表所示:
工程部位 |
主体 |
施工缝 |
后浇带 |
变形缝、诱导缝 |
防水措施 |
防水混凝土 |
防水砂浆 |
防水卷材 |
防水涂料 |
塑料防水板 |
金属板 |
遇水膨胀止水条 |
中埋式止水带 |
外贴式止水带 |
外抹防水砂浆 |
外涂防水涂料 |
膨胀混凝土 |
遇水膨胀止水条 |
外贴式止水带 |
防水嵌缝材料 |
中埋式止水带 |
外贴式止水带 |
可卸式止水带 |
防水嵌缝材料 |
外贴防水卷材 |
外涂防水涂料 |
遇水膨胀止水条 |
防水等级 |
1级 |
应选 |
应选一至二种 |
应选二种 |
应选 |
应选二种 |
应选 |
应选二种 |
2级 |
应选 |
应选一种 |
应选一至二种 |
应选 |
应选一至二种 |
应选 |
应选一至二种 |
3级 |
应选 |
宜选一至二种 |
宜选一至二种 |
应选 |
宜选一至二种 |
应选 |
宜选一至二种 |
4级 |
宜选 |
— |
宜选一种 |
应选 |
宜选一种 |
应选 |
宜选一种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地下防水工程必须由相应资质的专业防水队伍进行施工,施工人员应持有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或其指定单位颁发的执业资格证书。
规范规定:地下防水工程施工前,施工单位应通过图纸会审掌握工程防水细部构造及其技术要求,编制防水工程的施工方案。
对预留通道接头、诱导缝、桩头等部位应加强防水措施。
地下防水工程所使用的防水材料,应有产品的合格证书和性能检测报告,材料的品种、规格、性能等应符合现行国家产品标准和设计要求。
不合格的材料不得在工程中使用。
防水混凝土
本混凝土不适用于环境温度大于80℃或处于耐侵蚀系数小于0.8的侵蚀性介质中。
防水混凝土的抗渗等级不得小于S6,工程埋置深度小于10 m时,可以采用S6级防水混凝土。
防水混凝土结构底板的混凝土垫层,强度等级不应小于C15,厚度不应小于100mm,在软土层中不要小于150mm。
防水混凝土结构厚度不应小于250 mm。
裂缝宽度不得大于0.2 mm,并不得贯通。
迎水面钢筋保护层厚度不应小于50 mm。
防水混凝土使用的水泥强度不得低于32.5MPa,每立方混凝土水泥用量不低于300Kg,掺有活性掺料时不得少于280 Kg。
在不受侵蚀性介质和冻融作用时,防水混凝土的水泥宜采用普通硅酸盐水泥、硅酸盐水泥、火山灰质硅酸盐水泥、粉煤灰硅酸盐水泥、矿渣硅酸盐水泥,使用矿渣硅酸盐水泥必须掺用高效减水剂。
在受冻融循环作用时,应优先选用普通硅酸盐水泥,不宜采用火山灰质硅酸盐水泥和粉煤灰硅酸盐水泥。
掺加的粉煤灰的级别不应低于二级,掺量不宜大于20%。
硅粉掺量不宜大于3%。
水灰比不得大于0.55。
泵送混凝土的坍落度宜为100~140 mm。
防水混凝土拌和物在运输后出现离析,必须进行二次搅拌。当坍落度损失后不能满足施工要求时,
应加入原水灰比的水泥砂浆或二次掺加减水剂进行搅拌,严禁直接加水。
防水混凝土必须采用高频机械振动密实,振捣时间为10~30秒,以混凝土泛浆和不冒气泡为准,应避免漏振、欠振和超振。
防水混凝土应连续浇筑,宜少留施工缝,当留设施工缝时,施工缝不应留在剪力与弯矩最大处或底部与侧墙的交接处,应留在高出底板表面不小于300 mm的墙体上
防水混凝土结构内部设置的各种钢筋或绑扎铁丝,不得接触模板。固定模板用的螺栓必须穿过混凝土结构时,可采用工具式螺栓或螺栓加堵头,螺栓上应加焊方形止水环,拆模后应采用加强防水措施,将留下凹槽封堵密实,并宜在迎水面涂刷防水涂料。
防水混凝土终凝后应立即进行养护,养护时间不得少于14天。
防水混凝土见证取样:
连续浇筑混凝土每500 m3留置一组抗渗试块(每组六块),每项工程不得少于两组。
检验:
防水混凝土施工质量检验数量,应按混凝土外露面积每100 m2抽查一处,每处10 m2,且不得少于3处,细部构造应全数检查。
防水砂浆施工质量检验数量,应按施工面积每100 m2抽查一处,每处10 m2,且不得少于3处。
检查施工记录及试件强度试验报告。
防水混凝土的变形缝、施工缝、后浇带、穿墙管道、埋设件等设置和构造,均需符合设计要求,严禁有渗漏。
主控项目:
防水混凝土的原材料、配合比及坍落度必须符合设计要求。
防水混凝土的抗压强度和抗渗压力必须符合设计要求。
结构混凝土的强度等级必须符合设计要求。用于检查结构混凝土强度的试件,应在混凝土的浇筑地点随机抽取,取样与试件留置应符合下列规定:
每拌制不超过100 m3的同配合比的混凝土,取样不得少于一次。
每工作班拌制的同一配合比的混凝土不足100盘时,取样不得少于一次。
当一次连续浇筑1000 m3时,同一配合比的混凝土每200 m3取样不得少于一次。
每一楼层、同一配合比的混凝土,取样不得少于一次。
每次取样应至少留置一组标准养护试件,同条件养护试件的留置组数应根据实际需要确定。
混凝土运输、浇筑及间歇的全部时间不应超过混凝土的初凝时间。同一施工段的混凝土应连续浇筑,并应在底层混凝土初凝之前将上一层混凝土浇筑完毕。
当底层混凝土初凝后浇筑上一层混凝土时,应按施工技术方案中对施工的要求进行处理。
现浇结构的外观质量不应有严重缺陷。
对已经出现的严重缺陷,应施工单位提出技术处理方案,并经监理(建设)单位认可后进行处理,对处理的部位,应重新检查验收。
现浇结构不应有影响结构性能和使用功能的尺寸偏差。混凝土设备基础不应有影响结构性能和设备安装的尺寸偏差。
对超过尺寸偏差且影响结构性能和安装、使用功能的部位,应由施工单位提出技术处理方案,并经监理(建设)单位认可后进行处理。对经处理的部位,应重新检查验收。
一般项目:
施工缝、后浇带的位置应在混凝土浇筑前按设计要求和施工技术方案确定。施工缝的处理应按施工技术方案执行。
现浇结构的外观质量不宜有一般缺陷。对已经出现的一般缺陷,应由施工单位按技术处理方案进行处理,并重新验收。
混凝土浇筑完毕后,应按施工技术方案及时采取有效的养护措施,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1.应在浇筑完毕后12小时内对混凝土加以覆盖养护。
2.混凝土养护时间:普通混凝土不得少于7天,掺缓凝剂或有抗渗要求的混凝土不得少于14天。
按楼层、结构缝或施工段划分检验批。在同一检验批内,对梁、柱和独立基础,应抽查构件数量的10%,且不少于3间;对大空间结构,墙可按相邻轴线间高度5m左右划分检查面,板可按纵、横轴线划分检查面,抽查10%,且均不少于3面;对电梯井应全数检查。
现浇结构允许结构偏差:
项目 |
允许偏差(mm) |
检查方法 |
轴线位置 |
基础 |
|
15 |
钢尺检查 |
独立基础 |
|
10 |
墙、柱、梁 |
|
8 |
剪力墙 |
|
5 |
垂直度 |
层高 |
≤5 m |
8 |
> 5m |
10 |
经纬仪或吊线、钢尺检查 |
全高 |
|
H/‰且≤30 |
经纬仪或吊线、钢尺检查 |
标高 |
层高 |
|
±10 |
水准仪或拉线、钢尺检查 |
全高 |
|
±30 |
截面尺寸 |
+8,-5 |
钢尺检查 |
电梯井 |
井筒长、宽对定位中线 |
+25,0 |
钢尺检查 |
井筒全高(H)垂直度 |
H/‰且≤30 |
经纬仪、钢尺检查 |
表面平整度 |
8 |
2靠尺和钢尺检查 |
预埋设施中心线位置 |
预埋件 |
10 |
钢尺检查 |
预埋螺栓 |
5 |
预埋管 |
5 |
预留洞中心线 |
15 |
钢尺检查 |
混凝土设备基础尺寸允许偏差和检验方法
项目 |
允许偏差(mm) |
检查方法 |
坐标位置 |
20 |
钢尺检查 |
不同平面的标高 |
0,-20 |
水准仪或拉线、钢尺检查 |
平面外形尺寸 |
±20 |
钢尺检查 |
凸台上平面 |
0,-20 |
钢尺检查 |
凹穴尺寸 |
+20,0 |
钢尺检查 |
平面水平度 |
每米 |
5 |
水平尺、塞尺检查 |
全高 |
10 |
水准仪或拉线、钢尺检查 |
垂直度 |
每米 |
5 |
经纬仪或吊线、钢尺检查 |
全高 |
10 |
预埋地脚螺栓 |
标高(顶部) |
+20,0 |
水准仪或拉线、钢尺检查 |
中心距 |
±2 |
钢尺检查 |
预埋地脚螺栓孔 |
中心线位置 |
10 |
钢尺检查 |
深度 |
+20,0 |
钢尺检查 |
孔垂直度 |
10 |
吊线、钢尺检查 |
预埋活动地脚螺栓铆板 |
标高 |
+20,0 |
水准仪或拉线、钢尺检查 |
中心线位置 |
5 |
钢尺检查 |
带槽铆板平整度 |
5 |
钢尺、塞尺检查 |
带螺纹孔铆板平整度 |
2 |
钢尺、塞尺检查 |
防水混凝土结构表面的裂缝宽度不应大于0.2mm,并不得贯通。
防水混凝土结构厚度不应小于250mm,其允许偏差为+15mm、-10mm;迎水面钢筋保护层厚度不应小于50mm,其允许偏差为±10mm
检查方法:
检查材料出厂合格证、质量检验报告、计量措施和现场抽样试验报告。
检查施工验收记录、现场工程实体。
对结构偏差处理的混凝土应进行全数重新检查。
水泥砂浆防水层:
本混凝土不适用于环境温度大于80℃、持续振动或处于侵蚀性环境中。
水泥砂浆防水层包括普通水泥砂浆、聚合物水泥防水砂浆、掺外加剂或掺合料防水砂浆等,宜采用多层抹压法施工。
水泥砂浆防水层可用于结构主体的迎水面或背水面。
聚合物水泥砂浆防水层厚度单层施工宜为6~8mm,双层施工宜为10~12mm,掺外加剂、掺合料等的水泥砂浆防水层厚度宜为18~20mm。
应采用强度不低于32.5MPa普通硅酸盐水泥、硅酸盐水泥。
在受冻融循环作用时,应优先选用普通硅酸盐水泥,不宜采用火山灰质硅酸盐水泥和粉煤灰硅酸盐水泥。
砂宜采用中砂,粒径3 mm以下。
含泥量不得大于1%。
硫化物和硫酸盐含量不得大于1%。
防水水泥砂浆施工前,基层混凝土和砂浆的强度不得低于设计值的80%。
基层表面应坚实、平整、粗糙、洁净并充分湿润且无积水。
基层表面的孔洞、缝隙应用与防水层相同的砂浆填塞抹平。
砂浆防水层应分层铺抹或喷涂,铺抹时应压实、抹平,表面压光。
砂浆防水层各层应紧密贴合,每层宜连续施工,必须留茬时应采用阶梯坡形茬,但离开阴阳角处不得小于200 mm,接茬应依层次顺序施工,层层搭接紧密。
防水层的阴阳角应做成圆弧形。
水泥砂浆防水层不宜在雨天及5级以上大风中施工。施工时气温应在5℃~35℃,并不得在烈日照射下施工。
水泥砂浆终凝后应及时养护,养护温度不低于5℃并保持湿润,养护时间不得少于14天。
主控项目:
防水砂浆防水层的原材料及配合比必须符合设计要求。
防水砂浆防水层各层之间必须结合牢固,无空鼓现象。
一般项目:
防水砂浆防水层表面应密实、平整,不得有裂纹、起砂、麻面等缺陷;阴阳角处应做成圆弧形。
防水层施工缝留茬正确,接茬按层次顺序操作,层层搭接紧密。
砂浆防水层厚度应符合设计要求,最小厚度不得小于设计厚度的85%。
检查方法:
检查材料出厂合格证、质量检验报告、计量措施和现场抽样试验报告。
检查施工验收记录、现场工程实体(量、敲检查)。
卷材防水层
本防水层适用于振动或处于侵蚀性环境中的地下工程主体迎水面铺贴的卷材防水层。
卷材防水层应采用高聚物改性沥青防水卷材和合成高分子防水卷材,所选用的基层处理剂、胶粘剂、密封材料等配套材料,均应与铺贴的卷材材性相容。
铺贴防水卷材前,应将找平层清扫干净,在基面上涂刷基层处理剂;当基面较潮湿时,应涂刷湿固化型胶粘剂或潮湿界面隔离剂。
防水卷材的厚度应符合以下规定:
防水等级 |
设防道数 |
合成高分子防水卷材 |
高聚物改性沥青防水卷材 |
1级 |
三道或三道以上设防 |
单层:不应小于1.5 mm
双层:每层不应小于1.2 mm |
单层:不应小于4mm
双层:每层不应小于3mm |
2级 |
二道设防 |
3级 |
一道设防 |
不应小于1.5 mm |
不应小于4mm |
复合设防 |
不应小于1.2 mm |
不应小于3mm |
两幅卷材短边和长边的搭接宽度均不应小于100 mm,采用多层卷材时,上下两层和相邻两幅卷材的接缝应错开1/3幅宽,且两层卷材不得相互垂直铺贴。
冷粘法铺贴卷材应符合下列规定:
1.胶粘剂涂刷应均匀,不露底,不堆积。
2.铺贴卷材时应控制胶粘剂涂刷与卷材铺贴的间隔时间,排除卷材下的空气,用锟压粘结牢固,不得有空鼓。
3.卷材铺贴应平整、顺直,搭接尺寸正确,不得有扭曲、皱折。
4.接缝口应用密封材料封严,其宽度不应小于10 mm。
热熔法铺贴卷材应符合下列规定:
1.加热卷材应均匀,不得过分加热或烧穿卷材;厚度小于3 mm的高聚物改性沥青防水卷材严禁采用热熔法施工。
2.卷材表面热熔后应立即滚铺卷材,排除卷材下面的空气,并锟压粘结牢固,不得有空鼓、皱折。
3.滚铺卷材时接缝部位必须溢出沥青热熔胶,并应随即刮封接口使接缝粘结严密。
4.铺贴后的卷材应平整、顺直,搭接尺寸正确,不得有扭曲。
卷材防水层完工并经验收合格后应及时做好保护层。保护层应符合下列规定:
1.顶板的细石混凝土保护层与防水层之间宜设置隔离层。
2.底板的细石混凝土保护层厚度应大于50mm。
3.侧墙宜采用聚苯乙烯泡沫塑料保护层或砌砖保护墙(边砌边填实)和铺抹30 mm厚水泥砂浆。
防水砂浆施工质量检验数量,应按施工面积每100 m2抽查一处,每处10 m2,且不得少于3处。
主控项目:
卷材防水层所用卷材及主要配套材料必须符合设计要求。
卷材防水层及其转角处、变形缝、穿墙管道等细部做法均须符合设计要求。
一般项目:
卷材防水层的基层应牢固,基面应洁净、平整,不得有空鼓、松动、起砂和脱皮现象。
基层阴阳角处应做成圆弧形。
卷材防水层的搭接缝应粘(焊)结牢固,密封严密,不得有皱折、翘边和鼓泡等缺陷。
侧墙卷材防水层的保护层与防水层应粘结牢固,结合紧密、厚度均匀一致。卷材搭接的允许偏差为-10 mm。
防水层完工并经验收合格后应及时做好保护层。保护层应符合下列规定:
1.顶板的细石混凝土保护层与防水层之间宜设置隔离层。
2.底板的细石混凝土保护层厚度应大于50mm。
3.侧墙宜采用聚苯乙烯泡沫塑料保护层或砌砖保护墙(边砌边填实)和铺抹30 mm厚水泥砂浆。
检查方法:
检查材料出厂合格证、质量检验报告、计量措施和现场抽样试验报告。
检查施工验收记录、现场工程实体(量、敲检查)。
涂料防水层
本防水层适用于振动或处于侵蚀性环境中的地下工程主体迎水面或背水面涂刷的涂料防水层。
涂料防水层应采用反应型、水乳型、聚合物水泥防水涂料或水泥基、水泥基渗透结晶型防水涂料。
防水涂料厚度选用如下规定:
防水涂料的厚度(mm)
防水等级 |
设防道数 |
有机涂料 |
无机涂料 |
反应型 |
水乳型 |
聚合物水泥 |
水泥基 |
水泥基渗透结晶型 |
1级 |
三道或三道以上设防 |
1.2~2.0 |
1.2~1.5 |
1.5~2.0 |
1.5~2.0 |
≥0.8 |
2级 |
二道设防 |
1.2~2.0 |
1.2~1.5 |
1.5~2.0 |
1.5~2.0 |
≥0.8 |
3级 |
一道设防 |
— |
— |
≥2.0 |
≥2.0 |
— |
复合设防 |
— |
— |
≥1.5 |
≥1.5 |
— |
涂料防水层的施工应符合下列规定:
涂料涂刷前应先在基层上涂一层与涂料相容的基层处理剂。
涂膜应多遍完成,涂刷应待前一遍干燥成膜后进行。每遍涂刷时应交替改变涂刷的方向,同层涂膜的先后搭茬宽度宜为30~50 mm。
涂料防水层的施工缝(甩茬)应注意保护搭接缝宽度应大于100 mm,接涂前应将其甩茬表面处理干净。
涂刷程序应先做转角处、穿墙管道、变形缝等部位的涂料加强层,后进行大面积涂刷。
涂料防水层中铺贴的胎体增强材料,同层相邻的搭接宽度应大于100 mm,上下层接缝应错开1/3幅宽。
涂料防水层的施工质量检验数量,应按施工面积每100 m2抽查一处,每处10 m2,且不得少于3处。
主控项目:
涂料防水层的原材料及配合比必须符合设计要求。
涂料防水层及其转角处、变形缝、穿墙管道等细部的细部做法必须符合设计要求。
一般项目:
涂料防水层的基层应牢固,基面应洁净、平整,不得有空鼓、松动、起砂和脱皮现象。
基层阴阳角处应做成圆弧形。
涂料防水层与基层粘结牢固,表明平整、涂刷均匀,不得有流淌、皱折、鼓泡露胎体和翘边等缺陷。
涂料防水层的平均厚度应符合设计要求,最小厚度不得小于设计厚度的80%。
检查方法:
观察检查。
检查隐蔽验收记录。
针测法或割取20 mm *20 mm实样用卡尺量测。
细部构造
本做法适用于防水混凝土结构的变形缝、施工缝、后浇带、穿墙管道、埋设件等细部构造。
防水混凝土结构的变形缝、施工缝、后浇带、等细部构造,应采用止水带、遇水膨胀橡胶腻子止水条等高分子防水材料和接缝密封材料。
变形缝的防水施工应符合下列规定:
1.止水带宽度和材质的物理性能均应符合设计要求,且无裂缝和气泡;接头应采用热接,不得叠接,接缝应平整、牢固、不得有裂口和脱胶现象;
2.中埋式止水带中心线和变形缝中心线重合,止水带不得穿孔或用铁钉固定。
3.变形缝设置中埋式止水带时,混凝土浇筑前应校正止水带位置,表面清理干净,止水带损坏处应修补;顶、底、板止水带的下侧混凝土应振捣密实。边墙止水带内外侧混凝土应均匀,保持止水带位置正确、平直,无卷曲现象。
4.变形缝处增设的卷材或涂料防水层,应按设计要求施工。
施工缝的防水施工应符合下列规定:
5.水平施工缝浇筑混凝土前,应将其表面浮浆和杂物清除,铺水泥砂浆或刷混凝土界面处理剂并及时浇筑混凝土。
6.垂直施工缝浇筑混凝土前,应将其表面清理干净,涂刷混凝土界面处理剂并及时浇筑混凝土。
7.施工缝采用遇水膨胀橡胶腻子止水条时,应将止水条牢固地安装在缝表面预留槽内。
8.施工缝采用中埋止水带时,应确保止水带位置准确、固定牢固。
施工缝防水的构造形式:
P13
后浇带的防水施工应符合下列规定:
1.后浇带应在其两侧混凝土达到42天龄期后再施工。
2.后浇带的混凝土浇筑前,应将其两侧混凝土表面浮浆和杂物清除,铺水泥砂浆或刷混凝土界面处理剂并及时浇筑混凝土。
3.后浇带应采用补偿收缩混凝土,其强度等级不得低于两侧混凝土。
4.后浇带混凝土养护时间不得少于28天。
穿墙管道的防水施工应符合下列规定:
1.穿墙管止水环与主管或翼环与套管应连续满焊,并做好防腐处理。穿墙管止水环宽度为200 mm(用于人防工程)(人防工程中穿墙管做法另有其它规定)。
2.穿墙管处防水层施工前,应将套管内表面清理干净。
3.套管内的管道安装完毕后,应两管间嵌入内衬填料,端部用密封材料填缝。柔性穿墙时,穿墙内侧应用法兰压紧。
4.穿墙管外侧防水层应铺设严密,不留接茬,铺设附加层时,应按设计要求施工。
埋设件的防水施工应符合下列规定:
1.埋设件端部或预留(槽)底部的混凝土厚度不得小于250mm时,必须局部加厚或采取其它防水措施。
2.预留地坑、孔洞、沟槽内的防水层,应与孔(槽)外的结构防水层保持连续。
3.固定模板用的螺栓必须穿过混凝土结构时,螺栓或套管应满焊止水环或翼环,采用工具式螺栓或螺栓加堵头做法,拆模后应采取加强防水措施将留下的凹槽封堵密实。
密封材料的防水施工应符合下列规定:
1.检查粘结基层的干燥程度以及接缝的尺寸,接缝内部的杂物应清理干净。
2.热灌法施工应自下向上进行并尽量减少接头,接头应采用斜槎,密封材料熬制及浇灌温度,应按有关材料要求严格控制。
3.冷嵌法施工应分次将密封材料嵌填在缝内,压嵌密实并与缝壁粘结牢固,防止裹入空气。接头应采用斜槎。
4.接缝处的密封材料底部应嵌填背衬材料,外露密封材料上应设置保护层,其宽度不得小于100mm。
防水混凝土结构细部构造的施工质量检验应按全数检查。
主控项目:
细部构造所用止水带、遇水膨胀橡胶腻子止水条和接缝密封材料必须符合设计要求。
变形缝、施工缝、后浇带、穿墙管道、埋设件等细部构造做法,均需符合设计要求,严禁有渗漏。
一般项目:
中埋式止水带中心线应与变形缝中心线重合,止水带应牢固、平直,不得有扭曲现象。
穿墙管止水环与主管或翼环与套管应连续满焊,并做好防腐处理。
接缝处混凝土表面应密实、洁净、干燥,密封材料应嵌填严密、粘结牢固,不得有开裂、鼓泡和下塌现象。
检查方法:
检查出厂合格证、质量检查报告和进场抽样试验报告
观察检查
检查隐蔽工程验收资料
质量控制
1.施工准备阶段质量控制:
(1)阅读设计图纸,掌握防水设计要求,如果设计图纸无明确防水设计,监理工程师应及时提出,要求设计方完善设计。
地下工程的防水等级分为4级,各级标准应符合如下表规定:
防水等级 |
标准 |
1级 |
不允许渗水,结构表面无湿渍 |
2级 |
不允许漏水,结构表面可有少量湿渍
工业与民用建筑:湿渍总面积不大于总防水面积的1‰,单个湿渍面积不大于0.1m2,任意100 m2 防水面积不超过1处
其它地下工程:湿渍总面积不大于总防水面积的6‰,单个湿渍面积不大于0.2 m2,任意100 m2 防水面积不超过4处 |
3级 |
有少量漏水点,不得有线流和漏泥砂
单个湿渍面积不大于0.3m2,单个漏水点的漏水量不大于2.5L/d,任意100 m2 防水面积不超过7处 |
4级 |
有漏水点,不得有线流和漏泥砂
整个工程平均漏水量不大于2L/ m2•d,任意100 m2 防水面积的平均漏水量不大于4L/ m2•d |
明挖法地下工程防水设防要求可选用如表所示:
工程部位 |
主体 |
施工缝 |
后浇带 |
变形缝、诱导缝 |
防水措施 |
防水混凝土 |
防水砂浆 |
防水卷材 |
防水涂料 |
塑料防水板 |
金属板 |
遇水膨胀止水条 |
中埋式止水带 |
外贴式止水带 |
外抹防水砂浆 |
外涂防水涂料 |
膨胀混凝土 |
遇水膨胀止水条 |
外贴式止水带 |
防水嵌缝材料 |
中埋式止水带 |
外贴式止水带 |
可卸式止水带 |
防水嵌缝材料 |
外贴防水卷材 |
外涂防水涂料 |
遇水膨胀止水条 |
防水等级 |
1级 |
应选 |
应选一至二种 |
应选二种 |
应选 |
应选二种 |
应选 |
应选二种 |
2级 |
应选 |
应选一种 |
应选一至二种 |
应选 |
应选一至二种 |
应选 |
应选一至二种 |
3级 |
应选 |
宜选一至二种 |
宜选一至二种 |
应选 |
宜选一至二种 |
应选 |
宜选一至二种 |
4级 |
宜选 |
— |
宜选一种 |
应选 |
宜选一种 |
应选 |
宜选一种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地下工程必须进行防水设计,防水设计应定级准确、方案可靠、施工简便、经济合理。
地下工程必须从工程规划、建筑结构设计、材料选择、施工工艺等全面系统地做好地下工程的防排水。
普通防水混凝土不适用于环境温度大于80℃或处于耐侵蚀系数小于0.8的侵蚀性介质中。
地下工程防水设计的内容应包括:
防水等级和设防要求。
防水混凝土的抗渗等级和其它技术指标,质量保证措施。
其它防水层选用的材料及其技术指标,质量保证措施。
工程细部构造的防水措施,选用的材料及其技术指标,质量保证措施。
工程的防排水系统,地面挡水、截水系统及工程各种洞口的防倒灌措施。
地下工程的钢筋混凝土结构,应采用防水混凝土,并根据防水等级的要求采用其它防水措施。防水混凝土的抗渗等级不得小于S6,工程埋置深度小于10m时,可以采用S6级防水混凝土。防水混凝土结构厚度不应小于250 mm,混凝土迎水面钢筋保护层厚度不应小于50 mm。防水混凝土的抗渗等级不得小于S6。
防水混凝土结构底板的混凝土垫层,强度等级不应小于C15,厚度不应小于100mm,在软土层中不要小于150mm。
地下工程的排水沟、地漏、出入口、窗井等,应有防倒灌措施,寒冷及严寒地区的排水沟应有防冻措施。
要求不渗漏的工程,主体结构采用防水混凝土时,应同时选用其它一至二种防水措施加强防水。
(2)审核施工组织设计时,审核其对防水施工方案是否满足设计要求,对施工组织设计不能满足设计要求的部分及时要求施工单位补充完善,不符合规范、标准、设计要求的要及时整改。
基础埋置深度在地下水位以下时,基础施工是否采取有效的降水、排水措施,施工进度安排是否符合防水施工要求:
工程基础埋置深度在地下水位以下时,施工组织方案应有降水措施,常用的降水、排水措施有轻型井点降水(一级、二级井点降水)、深井降水、深层搅拌桩止水、地下连续墙止水、拉森钢板桩、压密注浆、集水井配合明沟。施工时可以采用其中一种或几种结合使用。施工进度安排上要满足降水时间要求。
水平施工缝的位置施工留设在距底板300 mm高以上位置。
混凝土迎水面钢筋保护层厚度应予以保证。
模板的穿墙的螺栓宜为一次性使用,应加焊止水片,穿墙的钢管应加焊止水环。混凝土拆模后,应对对拉螺栓切除后的混凝土墙面凹槽进行防水处理。
基础外墙采用防水卷材或高分子防水涂膜施工前,应将墙面处理干净、晾干,阳角磨圆,阴角抹圆。
2.施工阶段防水施工质量控制:
(1)防水工程施工前,要求施工单位编制详细的防水施工方案,审核方案施工方法、材料控制、质量标准、施工条件控制是否符合设计及规范要求。对施工方案存在的缺陷,督促施工单位及时完善、整改。
(2)审查施工防水施工资质,施工资质达不到或无该项资质的,施工单位不得自行施工。施工人员无专业防水施工资格的不得上岗。
(3)审核、检查施工单位报审的用于防水施工的施工材料,地下防水工程所使用的防水材料,应有产品的合格证书和性能检测报告,材料的品种、规格、性能等应符合现行国家产品标准和设计要求。报审材料不符合要求的不得开工,材料检验不合格的严禁用于工程施工。
混凝土防水层:
①.防水混凝土施工应具备的条件:
防水混凝土垫层施工前,基坑应保持干燥,对存在的个别出水点应止水后方可浇筑混凝土垫层。
防水混凝土垫层上的漏水点应提前处理完成,保持混凝土浇筑前不漏水。基坑内有雨水等大量积水时不得浇筑混凝土。
混凝土施工范围内的钢筋、模板工程已经全部施工完成并经验收合格。防水混凝土结构内部设置的各种钢筋或绑扎铁丝,不得接触模板。
有施工缝的,施工缝的防水施工措施已经施工完成并经验收合格:
A. 采用钢板止水带的,止水带的厚度、宽度、折边符合施工方案设计的要求,止水带已经按施工方案设计位置、标高安装完成,固定牢固、顺直,止水带的折边朝向迎水面,止水带搭接处焊接严密,焊渣清理干净。被止水带冲断的钢筋已经按设计要求加固完成。图纸设计对钢板止水带施工有具体要求的,遵从设计要求施工;设计无具体要求的,依据规范要求施工。钢板止水带应满敷。
B. 二次施工施工缝时,应将上次施工缝处的砼表面凿毛,凿去疏松的混凝土,浇筑上层混凝土时应提前浇水湿润,但不得有积水,施工下次混凝土前,将施工缝上涂刷混凝土界面处理剂或先浇30~50mm厚同一混凝土搅拌站生产的相同配合比的水泥砂浆。
C. 穿墙管已经按设计位置、标高安装完成、固定牢固,穿墙管止水环与主管或翼环与套管应连续满焊,并做好防腐处理。穿墙管止水环宽度为200 mm(用于人防工程)(人防工程中穿墙管做法另有其它规定)。
D. 模板的穿墙对拉螺栓加焊止水片,螺栓外层宜加装40*40*20小木块。
混凝土施工作业人员已经接受书面技术交底。
天气良好,混凝土施工期间及施工后12小时内无降雨。
②.防水混凝土施工现场检查:
检查混凝土级配通知单:防水混凝土强度应比设计强度高一个等级。在不受侵蚀性介质和冻融作用时,防水混凝土的水泥宜采用普通硅酸盐水泥、硅酸盐水泥、火山灰质硅酸盐水泥、粉煤灰硅酸盐水泥、矿渣硅酸盐水泥,使用矿渣硅酸盐水泥必须掺用高效减水剂;在受冻融循环作用时,应优先选用普通硅酸盐水泥,不宜采用火山灰质硅酸盐水泥和粉煤灰硅酸盐水泥;掺加的粉煤灰的级别不应低于二级,掺量不宜大于20%。硅粉掺量不宜大于3%。水灰比不得大于0.55。泵送混凝土的坍落度宜为100~140 mm。
防水混凝土拌和物在运输后出现离析,必须进行二次搅拌。当坍落度损失后不能满足施工要求时,应加入原水灰比的水泥砂浆或二次掺加减水剂进行搅拌,严禁直接加水。
防水混凝土必须采用高频机械振动密实,振捣时间为10~30秒,以混凝土泛浆和不冒气泡为准,应避免漏振、欠振和超振。
混凝土运输、浇筑及间歇的全部时间不应超过混凝土的初凝时间。同一施工段的混凝土应连续浇筑,并应在底层混凝土初凝之前将上一层混凝土浇筑完毕。
当底层混凝土初凝后浇筑上一层混凝土时,应按施工技术方案中对施工的要求进行处理。
防水混凝土终凝后应立即进行养护,养护时间不得少于14天。
③.混凝土检查验收:
防水混凝土施工质量检验数量,应按混凝土外露面积每100 m2抽查一处,每处10 m2,且不得少于3处,细部构造应全数检查。
防水砂浆施工质量检验数量,应按施工面积每100 m2抽查一处,每处10 m2,且不得少于3处。
检查施工记录及试件强度试验报告。
防水混凝土的变形缝、施工缝、后浇带、穿墙管道、埋设件等设置和构造,均需符合设计要求,严禁有渗漏。
主控项目:
防水混凝土的原材料、配合比及坍落度必须符合设计要求。
防水混凝土的抗压强度和抗渗压力必须符合设计要求。
结构混凝土的强度等级必须符合设计要求。用于检查结构混凝土强度的试件,应在混凝土的浇筑地点随机抽取,取样与试件留置应符合下列规定:
每拌制不超过100 m3的同配合比的混凝土,取样不得少于一次。
每工作班拌制的同一配合比的混凝土不足100盘时,取样不得少于一次。
当一次连续浇筑1000 m3时,同一配合比的混凝土每200 m3取样不得少于一次。
每一楼层、同一配合比的混凝土,取样不得少于一次。
每次取样应至少留置一组标准养护试件,同条件养护试件的留置组数应根据实际需要确定。
连续浇筑防水混凝土每500 m3留置一组抗渗试块(每组六块),每项工程不得少于两组。
混凝土运输、浇筑及间歇的全部时间不应超过混凝土的初凝时间。同一施工段的混凝土应连续浇筑,并应在底层混凝土初凝之前将上一层混凝土浇筑完毕。
当底层混凝土初凝后浇筑上一层混凝土时,应按施工技术方案中对施工的要求进行处理。
现浇结构的外观质量不应有严重缺陷。
对已经出现的严重缺陷,应施工单位提出技术处理方案,并经监理(建设)单位认可后进行处理,对处理的部位,应重新检查验收。
现浇结构不应有影响结构性能和使用功能的尺寸偏差。混凝土设备基础不应有影响结构性能和设备安装的尺寸偏差。
对超过尺寸偏差且影响结构性能和安装、使用功能的部位,应由施工单位提出技术处理方案,并经监理(建设)单位认可后进行处理。对经处理的部位,应重新检查验收。
一般项目:
施工缝、后浇带的位置应在混凝土浇筑前按设计要求和施工技术方案确定。施工缝的处理应按施工技术方案执行。
现浇结构的外观质量不宜有一般缺陷。对已经出现的一般缺陷,应由施工单位按技术处理方案进行处理,并重新验收。
混凝土浇筑完毕后,应按施工技术方案及时采取有效的养护措施,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应在浇筑完毕后12小时内对混凝土加以覆盖养护。
混凝土养护时间:普通混凝土不得少于7天,掺缓凝剂或有抗渗要求的混凝土不得少于14天。
按楼层、结构缝或施工段划分检验批。在同一检验批内,对梁、柱和独立基础,应抽查构件数量的10%,且不少于3间;对大空间结构,墙可按相邻轴线间高度5m左右划分检查面,板可按纵、横轴线划分检查面,抽查10%,且均不少于3面;对电梯井应全数检查。
现浇结构允许结构偏差:
项目 |
允许偏差(mm) |
检查方法 |
轴线位置 |
基础 |
|
15 |
钢尺检查 |
独立基础 |
|
10 |
墙、柱、梁 |
|
8 |
剪力墙 |
|
5 |
垂直度 |
层高 |
≤5 m |
8 |
> 5m |
10 |
经纬仪或吊线、钢尺检查 |
全高 |
|
H/‰且≤30 |
经纬仪或吊线、钢尺检查 |
标高 |
层高 |
|
±10 |
水准仪或拉线、钢尺检查 |
全高 |
|
±30 |
截面尺寸 |
+8,-5 |
钢尺检查 |
电梯井 |
井筒长、宽对定位中线 |
+25,0 |
钢尺检查 |
井筒全高(H)垂直度 |
H/‰且≤30 |
经纬仪、钢尺检查 |
表面平整度 |
8 |
2靠尺和钢尺检查 |
预埋设施中心线位置 |
预埋件 |
10 |
钢尺检查 |
预埋螺栓 |
5 |
预埋管 |
5 |
预留洞中心线 |
15 |
钢尺检查 |
混凝土设备基础尺寸允许偏差和检验方法
项目 |
允许偏差(mm) |
检查方法 |
坐标位置 |
20 |
钢尺检查 |
不同平面的标高 |
0,-20 |
水准仪或拉线、钢尺检查 |
平面外形尺寸 |
±20 |
钢尺检查 |
凸台上平面 |
0,-20 |
钢尺检查 |
凹穴尺寸 |
+20,0 |
钢尺检查 |
平面水平度 |
每米 |
5 |
水平尺、塞尺检查 |
全高 |
10 |
水准仪或拉线、钢尺检查 |
垂直度 |
每米 |
5 |
经纬仪或吊线、钢尺检查 |
全高 |
10 |
预埋地脚螺栓 |
标高(顶部) |
+20,0 |
水准仪或拉线、钢尺检查 |
中心距 |
±2 |
钢尺检查 |
预埋地脚螺栓孔 |
中心线位置 |
10 |
钢尺检查 |
深度 |
+20,0 |
钢尺检查 |
孔垂直度 |
10 |
吊线、钢尺检查 |
预埋活动地脚螺栓铆板 |
标高 |
+20,0 |
水准仪或拉线、钢尺检查 |
中心线位置 |
5 |
钢尺检查 |
带槽铆板平整度 |
5 |
钢尺、塞尺检查 |
带螺纹孔铆板平整度 |
2 |
钢尺、塞尺检查 |
防水混凝土结构表面的裂缝宽度不应大于0.2mm,并不得贯通。
防水混凝土结构厚度不应小于250mm,其允许偏差为+15mm、-10mm;迎水面钢筋保护层厚度不应小于50mm,其允许偏差为±10mm
检查方法:
检查材料出厂合格证、质量检验报告、计量措施和现场抽样试验报告。
检查施工验收记录、现场工程实体。
对结构偏差处理的混凝土应进行全数重新检查。
水泥砂浆防水层:
聚合物水泥砂浆防水层厚度单层施工宜为6~8mm,双层施工宜为10~12mm,掺外加剂、掺合料等的水泥砂浆防水层厚度宜为18~20mm。
应采用强度不低于32.5MPa普通硅酸盐水泥、硅酸盐水泥。
在受冻融循环作用时,应优先选用普通硅酸盐水泥,不宜采用火山灰质硅酸盐水泥和粉煤灰硅酸盐水泥。
砂宜采用中砂,粒径3 mm以下。
含泥量不得大于1%。
硫化物和硫酸盐含量不得大于1%。
防水水泥砂浆施工前,基层混凝土和砂浆的强度不得低于设计值的80%。
基层表面应坚实、平整、粗糙、洁净并充分湿润且无积水。
基层表面的孔洞、缝隙应用与防水层相同的砂浆填塞抹平。
砂浆防水层施工作业人员已经接受技术交底。
砂浆防水层应分层铺抹或喷涂,铺抹时应压实、抹平,表面压光。
砂浆防水层各层应紧密贴合,每层宜连续施工,必须留茬时应采用阶梯坡形茬,但离开阴阳角处不得小于200 mm,接茬应依层次顺序施工,层层搭接紧密。
防水层的阴阳角应做成圆弧形。
水泥砂浆防水层不宜在雨天及5级以上大风中施工。施工时气温应在5℃~35℃,并不得在烈日照射下施工。
水泥砂浆终凝后应及时养护,养护温度不低于5℃并保持湿润,养护时间不得少于14天。
砂浆宜随拌随用,不宜久置。
主控项目:
防水砂浆防水层的原材料及配合比必须符合设计要求。
防水砂浆防水层各层之间必须结合牢固,无空鼓现象。
一般项目:
防水砂浆防水层表面应密实、平整,不得有裂纹、起砂、麻面等缺陷;阴阳角处应做成圆弧形。
防水层施工缝留茬正确,接茬按层次顺序操作,层层搭接紧密。
砂浆防水层厚度应符合设计要求,最小厚度不得小于设计厚度的85%。
卷材防水层
铺贴防水卷材前,应将找平层清扫干净(当混凝土表面平整、光滑时,找平层可取消),在基面上涂刷基层处理剂;当基面较潮湿时,应涂刷湿固化型胶粘剂或潮湿界面隔离剂。
两幅卷材短边和长边的搭接宽度均不应小于100 mm,采用多层卷材时,上下两层和相邻两幅卷材的接缝应错开1/3幅宽,且两层卷材不得相互垂直铺贴。
转角、阴阳角等特殊部位应加贴1~2层卷材,宽度不小于500 mm。
冷粘法铺贴卷材应符合下列规定:
5.胶粘剂涂刷应均匀,不露底,不堆积。
6.铺贴卷材时应控制胶粘剂涂刷与卷材铺贴的间隔时间,排除卷材下的空气,用锟压粘结牢固,不得有空鼓。
7.卷材铺贴应平整、顺直,搭接尺寸正确,不得有扭曲、皱折。
8.接缝口应用密封材料封严,其宽度不应小于10 mm。
热熔法铺贴卷材应符合下列规定:
5.加热卷材应均匀,不得过分加热或烧穿卷材;厚度小于3 mm的高聚物改性沥青防水卷材严禁采用热熔法施工。
6.卷材表面热熔后应立即滚铺卷材,排除卷材下面的空气,并锟压粘结牢固,不得有空鼓、皱折。
7.滚铺卷材时接缝部位必须溢出沥青热熔胶,并应随即刮封接口使接缝粘结严密。
8.铺贴后的卷材应平整、顺直,搭接尺寸正确,不得有扭曲。
卷材防水层完工并经验收合格后应及时做好保护层。保护层应符合下列规定:
4.顶板的细石混凝土保护层与防水层之间宜设置隔离层。
5.底板的细石混凝土保护层厚度应大于50mm。
6.侧墙宜采用聚苯乙烯泡沫塑料保护层或砌砖保护墙(边砌边填实)和铺抹30 mm厚水泥砂浆。
卷材防水层施工质量检验数量,应按施工面积每100 m2抽查一处,每处10 m2,且不得少于3处。
主控项目:
卷材防水层所用卷材及主要配套材料必须符合设计要求。
卷材防水层及其转角处、变形缝、穿墙管道等细部做法均须符合设计要求。
一般项目:
卷材防水层的基层应牢固,基面应洁净、平整,不得有空鼓、松动、起砂和脱皮现象。
基层阴阳角处应做成圆弧形,弧形半径根据卷材材质而定。
卷材防水层的搭接缝应粘(焊)结牢固,密封严密,不得有皱折、翘边和鼓泡等缺陷。
侧墙卷材防水层的保护层与防水层应粘结牢固,结合紧密、厚度均匀一致。卷材搭接的允许偏差为-10 mm。
防水层完工并经验收合格后应及时做好保护层。保护层应符合下列规定:
4.顶板的细石混凝土保护层与防水层之间宜设置隔离层。
5.底板的细石混凝土保护层厚度应大于50mm。
6.侧墙宜采用聚苯乙烯泡沫塑料保护层或砌砖保护墙(边砌边填实)和铺抹30 mm厚水泥砂浆。
涂料防水层
涂料涂刷前应先在基层清理干净,在其上涂一层与涂料相容的基层处理剂。
涂膜应多遍完成,涂刷应待前一遍干燥成膜后进行。每遍涂刷时应交替改变涂刷的方向,同层涂膜的先后搭茬宽度宜为30~50 mm。
涂料防水层的施工缝(甩茬)应注意保护搭接缝宽度应大于100 mm,接涂前应将其甩茬表面处理干净。
涂刷程序应先做转角处、穿墙管道、变形缝等部位的涂料加强层,后进行大面积涂刷。
涂料防水层中铺贴的胎体增强材料,同层相邻的搭接宽度应大于100 mm,上下层接缝应错开1/3幅宽。
涂料防水层的施工质量检验数量,应按施工面积每100 m2抽查一处,每处10 m2,且不得少于3处。
主控项目:
涂料防水层的原材料及配合比必须符合设计要求。
涂料防水层及其转角处、变形缝、穿墙管道等细部的细部做法必须符合设计要求。
一般项目:
涂料防水层的基层应牢固,基面应洁净、平整,不得有空鼓、松动、起砂和脱皮现象。
基层阴阳角处应做成圆弧形。
涂料防水层与基层粘结牢固,表明平整、涂刷均匀,不得有流淌、皱折、鼓泡露胎体和翘边等缺陷。
涂料防水层的平均厚度应符合设计要求,最小厚度不得小于设计厚度的80%。
防水层细部构造
本做法适用于防水混凝土结构的变形缝、施工缝、后浇带、穿墙管道、埋设件等细部构造。
防水混凝土结构的变形缝、施工缝、后浇带、等细部构造,应采用止水带、遇水膨胀橡胶腻子止水条等高分子防水材料和接缝密封材料。
变形缝的防水施工应符合下列规定:
9.止水带宽度和材质的物理性能均应符合设计要求,且无裂缝和气泡;接头应采用热接,不得叠接,接缝应平整、牢固、不得有裂口和脱胶现象;
10. 中埋式止水带中心线和变形缝中心线重合,止水带不得穿孔或用铁钉固定。
11. 变形缝设置中埋式止水带时,混凝土浇筑前应校正止水带位置,表面清理干净,止水带损坏处应修补;顶、底、板止水带的下侧混凝土应振捣密实。边墙止水带内外侧混凝土应均匀,保持止水带位置正确、平直,无卷曲现象。
12. 变形缝处增设的卷材或涂料防水层,应按设计要求施工。
施工缝的防水施工应符合下列规定:
13. 水平施工缝浇筑混凝土前,应将其表面浮浆和杂物清除,铺水泥砂浆或刷混凝土界面处理剂并及时浇筑混凝土。
14. 垂直施工缝浇筑混凝土前,应将其表面清理干净,涂刷混凝土界面处理剂并及时浇筑混凝土。
15. 施工缝采用遇水膨胀橡胶腻子止水条时,应将止水条牢固地安装在缝表面预留槽内。
16. 施工缝采用中埋止水带时,应确保止水带位置准确、固定牢固。
施工缝防水的构造形式:
P13
后浇带的防水施工应符合下列规定:
5.后浇带应在其两侧混凝土达到42天龄期后再施工。
6.后浇带的混凝土浇筑前,应将其两侧混凝土表面浮浆和杂物清除,铺水泥砂浆或刷混凝土界面处理剂并及时浇筑混凝土。
7.后浇带应采用补偿收缩混凝土,其强度等级不得低于两侧混凝土。
8.后浇带混凝土养护时间不得少于28天。
穿墙管道的防水施工应符合下列规定:
5.穿墙管止水环与主管或翼环与套管应连续满焊,并做好防腐处理。穿墙管止水环宽度为100mm(用于人防工程为200并有其它规定)。
6.穿墙管处防水层施工前,应将套管内表面清理干净。
7.套管内的管道安装完毕后,应将两管间嵌入内衬填料,端部用密封材料填缝。柔性穿墙时,穿墙内侧应用法兰压紧。
8.穿墙管外侧防水层应铺设严密,不留接茬,铺设附加层时,应按设计要求施工。
埋设件的防水施工应符合下列规定:
4.埋设件端部或预留(槽)底部的混凝土厚度不得小于250mm时,必须局部加厚或采取其它防水措施。
5.预留地坑、孔洞、沟槽内的防水层,应与孔(槽)外的结构防水层保持连续。
6.固定模板用的螺栓必须穿过混凝土结构时,螺栓或套管应满焊止水环或翼环,采用工具式螺栓或螺栓加堵头做法,拆模后应采取加强防水措施将留下的凹槽封堵密实。
密封材料的防水施工应符合下列规定:
5.检查粘结基层的干燥程度以及接缝的尺寸,接缝内部的杂物应清理干净。
6.热灌法施工应自下向上进行并尽量减少接头,接头应采用斜槎,密封材料熬制及浇灌温度,应按有关材料要求严格控制。
7.冷嵌法施工应分次将密封材料嵌填在缝内,压嵌密实并与缝壁粘结牢固,防止裹入空气。接头应采用斜槎。
8.接缝处的密封材料底部应嵌填背衬材料,外露密封材料上应设置保护层,其宽度不得小于100mm。
防水混凝土结构细部构造的施工质量检验应按全数检查。
主控项目:
细部构造所用止水带、遇水膨胀橡胶腻子止水条和接缝密封材料必须符合设计要求。
变形缝、施工缝、后浇带、穿墙管道、埋设件等细部构造做法,均需符合设计要求,严禁有渗漏。
一般项目:
中埋式止水带中心线应与变形缝中心线重合,止水带应牢固、平直,不得有扭曲现象。
穿墙管止水环与主管或翼环与套管应连续满焊,并做好防腐处理。
接缝处混凝土表面应密实、洁净、干燥,密封材料应嵌填严密、粘结牢固,不得有开裂、鼓泡和下塌现象。
防水施工检查检验:
1.防水工程施工前应督促施工单位及时报审施工材料、施工人员资格。对材料品种、施工人员资格不符合设计、规范规定的,施工单位不得进行防水施工作业。对施工单位进场的材料及时巡视检查,发现施工材料品种、质量不符合报审内容的,及时责令施工单位将材料退场。
2.施工过程中,监理人员应及时进行旁站检查,发现现场施工方法、质量、施工范围不符合设计、规范规定的应及时制止并报告总监理工程师。
3.防水施工完成后,具备验收条件时,应根据规范要求及时检查验收,验收合格后根据设计或实际需要采取相应保护措施。
4.防水层施工完成后发现渗漏时,施工单位应及时组织整改,直至符合设计或规范规定为止。整改完成后,监理工程师应及时组织对整改部分重新检查验收。
建立工程师对施工项目的检查均应在施工单位自检合格的基础上进行。
三.防水施工主要监理工程内容:
旁站监理内容:
防水混凝土施工过程、后浇带混凝土施工过程、防水卷材施工过程、防水涂料施工过程
巡视监理内容:
土方开挖后基坑降水质量、垫层施工完成后表面干燥程度、混凝土施工前基坑内存水情况、施工缝处钢板止水带(焊接、固定、折边方向、施工范围)、遇水膨胀橡胶腻子止水条固定、穿墙套管止水环焊接质量、混凝土施工期间防雨淋施工措施、后浇带混凝土施工前清理质量、施工缝处混凝土表面处理质量
混凝土穿墙螺栓处理(切割、封堵)、混凝土阴阳角处理、混凝土基层清理
进场防水卷材品种、规格、数量、生产厂家名称、批号
进场防水涂料品种、数量、生产厂家名称、批号
混凝土墙面提前润湿、防水砂浆拌制、防水砂浆施工(砂浆分层厚度、留茬)
穿墙套管填嵌
四.防水混凝土常见质量问题及对策
混凝土底板渗漏:挖土前开始采取降水措施、基坑有采取排水措施、混凝土浇筑时基坑内无积水、垫层无渗漏
墙面施工缝及以下部位渗漏:混凝土坍落度适宜、施工缝吊模处混凝土振捣充分、施工缝处钢板止水带焊接严密固定牢固位置准确(遇水膨胀橡胶腻子止水条固定牢固准确)、外墙防水卷材(涂料)施工至少至底板距墙面300宽处、防水卷材(涂料)施工质量良好
墙面渗漏:混凝土坍落度适宜、振捣充分;对拉螺栓切割进墙面20mm深,凹坑用微膨胀防水砂浆封堵;、外墙防水卷材(涂料)施工质量良好
穿墙管处渗漏:预埋穿墙管加焊止水环;套管内的管道安装完毕后,应将两管间嵌入内衬填料,端部用密封材料填缝密实
五、提供资料:
1.砼、水泥、砂出厂合格证、试验报告
3.防水材料出厂合格证、复试试验报告
4.钢材合格证
5.技术核定单
,
6.隐蔽工程验收单
7.质量检查记录
8.施工记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