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低的收费对建设监理制度的危害
我国推行建设监理制度已有二十多年了。虽然取得了很大成就,为社会各界所认可,监理成为建筑市场的责任主体之一。但是,与推行的初衷相比,与国外发达国家相比,与建筑市场发展的要求相比,仍然有相当大的差距。其中重要原因之一是监理服务收费低廉。为了规范建设工程监理与相关服务收费行为,促进我国工程监理行业的健康发展,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与建设部组织有关部门和行业组织制定并发布了《建设工程监理与相关服务收费管理规定》,新的工程监理与相关服务收费标准于2007年5月1日开始施行至今两年以来,其实际执行效果不容乐观,很多企业还是按旧的标准收费。
随着市场发展,将有更多国外的大工程公司、咨询公司、项目管理公司等进入这一领域,激烈的市场竞争会对我们企业形成巨大的竞争压力。监理收费的额度和价位与国际相比明显偏低,使得国内监理企业缺乏集技术和管理于一身的复合型人才,不熟悉国际惯例,缺乏语言交流沟通能力,参与国际性的监理行业竞争难度更大。这不仅严重阻碍监理行业的健康发展,也势必制约并延缓监理行业与国际接轨的进程,收费低廉不利于监理业健康发展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在监理业务竞争时,很多建设单位不是优先考察监理单位的资质、人员的素质,而是以最低的监理取费标准为选择的唯一标准。而我们的部分监理单位为了能承揽到监理业务,也相互压价,为了争取业务任意降低监理收费,导致监理收费显著低于监理的合理成本,这种恶性的无序竞争,使监理企业的生存条件恶化。 监理是提供高层次的技术管理服务,“人才”是做好监理工作的关键。监理工作对于人才的要求,相对于房地产开发、设计、施工等专业要高一些。人工费是监理成本的主要组成部分。可是,由于企业收费低,付给监理工程师的报酬低,有相当一部分持监理工程师证书的人不愿从事监理工作,优秀的人才在流失。以致业内流传“一等人搞开发,二等人搞设计,三等人搞施工,四等人搞监理”的说法。由于监理收费水平低,多数企业只能维持简单再生产,几乎没有技术装备,监理企业受资金所限,无力进行人才储备、人员培训,也无力购置检测设备,甚至缺乏必要的工具书籍。这一系列原因同时也容易导致监理人员知识老化,单凭经验难以对工程质量做好全面地判断和控制,从而影响了监理工作质量。工程造价、招标代理、勘察设计、施工图审查、质量监督等与工程监理同属工程咨询业,都归建设行政部门主管,他们的业务内容大多包含在监理工作之中。勘察设计与工程监理还同是工程质量的责任主体。据部分省调研了解,这些相关专业的人均日产值比工程监理企业的人均日产值要高出2.5~5倍。无论是从监理的工作环境,承担的工作量、工作责任和风险,还是从人员的素质要求来看,都要高于其他专业。可见监理的付出与收益明显不对称。如果按照《建设工程监理规范》的要求程序化规范化监理,配齐配足人员和设备,按目前市场的收费显然是不够成本的。监理费过低导致人才匮乏,远远不能满足工程项目需求,以我区为例,据不完全统计,我区2008年在建项目约有一万多个(加07年未竣工项目),现有注册监理工程师2162人,按《建设工程监理规范》规定1个注册监理工程师最多只能同时担任3个项目的总监理工程师,我区现有的注册监理工程师即使全部当总监也至少还有三千多个项目总监岗位空缺,更不用说专业监理工程师了。针对注册人员严重不足的实际情况,只能开设了地方监理工程师以弥补空缺,这也许不是最佳的解决方法,但有人管总比没人管强,多一双眼睛来盯着,工程质量安全就多一分保障,这也只能缓解当前注册人员严重不足与在建项目工程需求之间矛盾,而非上策。上述情况如不予以改变,不但严重制约监理业正常发展,还将导致工程质量、安全等一系列问题进一步恶化,最终给业主和国家带来严重危害。
目前建筑市场正处于风口浪尖时刻,工程质量形势严峻,监理和质量监督部门的关系就好比同一条战壕的战友,角色不同,但目标一致,为建设工程质量和安全生产把好关。质量监督部门如果给予监理企业更多的指导和支持,监理把工作做细做好了,建设工程质量提高,安全隐患随之减少,质量监督部门工作的根本目标也得到实现,从而为提高我区的安全管理水平,建设精品工程,适应国内、国际建筑市场形势奠定基础。
对于建设单位,希望主管部门引导他们选择监理企业的重点应放在监理企业的监理能力、服务质量和信誉上,而且要认识到监理收费仅是工程项目投资的微小部分,它对整个项目总投资的影响是微不足道的,建设单位只有付出合理的监理服务酬金,才能获得应有的回报,有利于项目的顺利实施。监理企业也要在观念上认清监理工作的服务性本质,树立为业主服务的基本理念,加强内部管理、提高人员素质、改善服务质量、树立企业品牌、建立企业信誉,力求以高质量的监理服务换取业主的信任、社会的认可和高标准的报酬,这才是监理企业正确的取财之道。
|